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民族宗教 > 正文

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

发布时间: 2018-07-09 10:05:53来源: 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夏日的林芝,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在美丽的雪域高原,一段段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正如林芝人民的母亲河——尼洋河般缓缓流淌。

  在这块藏、汉、门巴、珞巴、僜人等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创美好家园,一朵朵芳香四溢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太昭村:

  同育团结之花 共享发展硕果

  工布江达县江达乡太昭村位于318国道旁,尼洋河与娘曲河交汇处,大象山脚下,历史悠久,民风淳朴。

  多年来,太昭村党支部以民族团结历史事迹为基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民族团结作为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以创新民族团结工作机制为载体,以加快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路子,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全村呈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太昭村党支部书记扎勇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多年来,他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寻求致富门路。早在1995年,扎勇就带头组建了全县第一支农牧民施工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施工队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年收入达210余万元。在扎勇的带领下,太昭村全体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增收渠道,通过外出务工、经商、开办家庭旅馆、藏餐馆、组建客货运输队、文艺表演队等多渠道增加收入,生活越来越殷实。

  村“两委”班子还积极发挥“双联户”联户增收作用,以联户为单位,在唐蕃古道、民族演艺厅开设商店,销售特色小吃和民族手工艺品,在旅游旺季,每户每月增收约2000元。现如今,全村一派欣欣向荣、和谐稳定的气象,邻里之间友好和睦、安居乐业,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积极寻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喝酒、打牌、闹事的越来越少,外出务工、经商、学技术的越来越多。近年来,该村有许多年轻人自发组织赴成都、北京等大城市经商,视野越来越宽,思想越来越解放。借助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时机,太昭村以开放的姿态,热情接待国内外游客,积极提供旅游服务,全村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加兴乡小学:

  校园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走进工布江达县加兴乡中心小学,随处可见文明、和谐、奋发、向上的校风。

  近年来,加兴乡中心小学本着健康、聪慧、高尚、快乐的校训,大力建设民族团结校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尼洋河文化校园。

  在这个由29名教师和370名学生组成的多民族团结校园里,各民族师生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在建设团结的教师队伍过程中,学校开拓多形式的民族团结建设活动,把各族教师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对新来的汉族支教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关照,及时送上生活必需品。在课余时间,学校教师队伍还开展教师民族文化对话交流活动,有民族舞蹈表演、民族文化座谈会以及民族饮食共享活动,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师生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米玛坚才老师。多年来,米玛坚才经常担任班主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上,他打破了常规的班级内部活动,带领自己班级的藏、回等少数民族学生举行跨年级、跨班级、师生共建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增进不同民族师生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米玛坚才老师循循善诱,充分利用多民族学生的优势,在讲到民族文化等知识点上,积极倡导民族学生分享各自的民族特色文化和知识,加强学生之间民族文化对话交流,共同建设和谐团结的多民族班级。在生活上,米玛坚才更是慷慨解囊,解决留宿学生的生活问题,不仅自己掏钱来补贴这些学生的生活,更支持和鼓励他们认真读书。

  通过多年的民族团结校园建设实践,像米玛坚才一样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在加兴乡中心小学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在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里,处处荡漾着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米瑞乡:

  团结奋进的温暖大家庭

  多年来,巴宜区米瑞乡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注重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创新民族工作机制,通过狠抓组织建设、加强文化宣传、发展民族经济、重视民族教育等有效方式,发扬壮大了民族经济,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稳定。

  米瑞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米瑞乡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小组成员的选择上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在少数民族群众中享有威望、具有号召力;二是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始终能与乡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使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能做到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乡党委、政府还定期召开民族事务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和部署民族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各项民族工作有序开展,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得到迅速落实,乡党委、政府成为党开展民族工作一个强有力的堡垒。

  米瑞乡所有村党支部书记均为“村干部致富能手”培养对象,通麦村党支部书记穷达始终坚持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牧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寻求致富道路,使他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米瑞乡积极采取措施,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教育。通过安装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米瑞乡将少数民族村干部纳入全乡干部培训的计划之中,使他们做到政策理论、致富知识一起学,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一起教,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普法活动、开办夜校等方式,米瑞乡对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种植、养殖生产技术能力的培训,全乡全年共开办夜校3所、培训农牧民群众860人;此外,米瑞乡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并加大自身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制定专项奖励措施,调动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长久以来,在巴宜区民宗局积极协调下,米瑞乡还联合驻巴宜区某部、德木寺管委会、米瑞乡曲尼贡嘎村等多家单位,常年开展“加强军民共建、促进民族团结”活动,组织部队官兵和干部群众对米瑞乡曲尼贡嘎村幼儿园、村公房、德木寺等地点进行了卫生大清理,并为群众和僧尼送去生活必需品及常用药品,军爱民、民拥军、各民族一家亲的优良传统早已形成。

(责编: 吴桃)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