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为了民族复兴•统战英烈——廖仲恺

发布时间: 2018-05-10 11:40:49来源: 统战新语
打印
T+
T-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号夷白,广东省惠阳县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普通侨商家庭。1893年,父亲病故后,随母亲回到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1897年,与何香凝结婚。

  廖仲恺自幼目睹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廖仲恺与何香凝留学日本,希望寻求救国道路。1903年,廖仲恺与何香凝在日本东京结识了孙中山,被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所打动,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此后,夫妇二人便追随孙中山,踏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之路,也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05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廖仲恺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也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

  1922年8月,孙中山先后会见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和苏俄使节越飞的代表,决心联俄联共,接受改组国民党的建议。廖仲恺奉派前往日本同越飞会谈,为日后的《孙文越飞宣言》作了良好的准备。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次日,廖仲恺再次赴日同越飞会谈。廖仲恺同越飞的两次会谈,在国民党改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商讨了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帮助,改组党组织和建立革命军队的具体方案,增进了国民党和苏俄的相互了解。

  1923年2月,陈炯明叛军被逐,孙中山返回广州复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随后,廖仲恺也返粤担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长等要职,竭尽心力协助孙中山进行国民党改组工作。10月,他和李大钊等5人被任命为改组委员,统筹改组事宜。同月,他又和谭平山等被任命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他代表孙中山主持了临时中央执委会第一次会议,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公布了党纲草案,并决定于次年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后,廖仲恺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并兼任中央党部工人部部长和农民部部长。2月,廖仲恺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以代替擅离职守的蒋介石。

  国民党一大以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在全国兴起。廖仲恺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他真诚同共产党合作,忠实地执行“扶助农工”的政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两次发布关于农民运动的宣言,制定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组织法,制定了工会组织条例。国共合作初期,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广东顺利开展工作,工农运动之所以能蓬勃开展,是和廖仲恺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坚定地维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维护国共团结,维护国民党的革命方向,发表了《革命派与反革命派》一文,反击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的罪恶行径。7月,国民政府成立,廖仲恺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此外,他还担任国民党军队党代表,成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左派的核心。国民党右派认为廖仲恺已经成为他们夺取党权、拆散国共合作的重大障碍,便决定对他下毒手。8月20日,廖仲恺在去参加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会议时,被国民党右派豢养的暴徒刺杀于中央党部楼前。9月1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广州的黄埔军校师生、工人、农民、市民群众等20多万人参加,表达对他的深切哀悼。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