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侨务事务 > 正文

“此行所有想象都被重新定义” ——全国台联2025年两岸婚生子女暑期研学活动探访河西走廊

发布时间: 2025-08-13 11:23:17来源: 台胞之家网
打印
T+
T-

  带着对河西走廊的憧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的足迹,以“不负青春 圆梦未来”为主题的全国台联2025年两岸婚生子女暑期研学活动在甘肃兰州开营后,7月29日至8月3日继续走进甘肃张掖、嘉峪关和敦煌,在古老的河西走廊沿线探寻中华文化根脉,感受西部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

在嘉峪关前合影

  重新认识祖国西北的活力与机遇

  在驱车前往张掖山丹马场的途中,营员们望着窗外兴奋不已,生怕错过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连片成海的油菜花田。踏入马场,层峦山陵与丰茂草地映入眼帘。远眺万马奔腾场景时,有同学感慨道:“这和我想象中漫天黄沙的大西北,简直天差地别!”

在山丹马场了解马场历史与生态保护举措

  山丹马场地处祁连山生态保护核心地段,是河西走廊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马场调整养殖结构,减少马、牛、羊数量,还实施了退牧还草、草场轮牧等措施,积极构筑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才换来如今的丰美草原。营员们亲眼见证,这正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

在敦煌光电博览园参访学习

  在敦煌广袤的戈壁滩上,昔日荒漠孤城正变身“能源绿洲”。营员走进敦煌光电博览园,置身1.2万面随日旋转的定日镜镜阵,远眺镜阵中央高耸耀眼的吸热塔,了解当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光热发电产业,不禁惊叹“亲眼所见才知有多震撼”!

  依托丰富日照与优质风能资源,敦煌正从历史文化名城成长为新能源产业高地。敦煌光电产业园自2009年启动建设后已囊获多项全国乃至全球“第一”,包括全国首个10兆瓦并网光伏特许权项目、亚洲首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等,已成国内新能源产业标杆。

在敦煌光电博览园参访

  “临走前回望夕阳中的镜阵,我忽然懂了为何有人称其为‘戈壁之光’。”来自安徽的立心同学兴奋地说:“超级镜子方阵不只是物理课本里热电转换公式的实践,更是人类与自然的智慧博弈。我愿做镜面上跃动的光斑,把物理公式铸成改变世界的利剑,向着零碳未来全速奔跑。”

  用心感受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包容

登嘉峪关学习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

  在嘉峪关,营员们登上嘉峪关关城,尽览城楼布局与戈壁风光。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晓燕还为同学讲授了《长城精神的文化和时代价值》,讲述春秋战国至清代2000多年间长城促进了文化的融通和经济的交流,阐释这一历史进程中汇聚而成的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长城精神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来自上海的婉琳同学表示,“从南北朝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长城精神不断升华,长城不再仅是抵御外敌的军事屏障,更成为象征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坚韧不屈的文化图腾。站在历经沧桑的嘉峪关城楼上,这一新认识让我尤其振奋。”

莫高窟研学

  敦煌文化的研究与保护,是一代代前辈呕心沥血的成果。从最早以“舍身饲虎”精神投入其中的常书鸿、段文杰,到如今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敦煌文化逐渐为世人知晓并热爱。这一跨越千年的“丝路明珠”,日益成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象征,成为促进中西互鉴的人文纽带。

  步入千年莫高窟前,莫高学堂高级讲师郭小丹讲授了《敦煌文化与共建“一带一路”》。有了“正确打开千年莫高窟”的知识储备,营员们进窟后都称“收获甚多”。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的书弦同学说:“这次莫高窟研学,让我了解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设计巧思,洞窟壁画带来的视觉震撼更令我难忘。”

  来自四川的雅筑同学说:“敦煌是文明交融的镜鉴,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这恰似我的家庭,父亲的闽南歌谣与母亲的四川民谣在磨合中酿出新的温情。”

  铭记历史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在专题分享中,本次研学营邀请的优秀台青以《从台湾史视角看两岸融合发展》为主题与营员分享交流。台湾教师张老师从历史和文学视角,讲述了甲午战争割台至台湾光复期间,翁俊明、赖和、李友邦等台湾前辈心怀祖国,自觉投身抗日、唤醒台胞爱国爱乡热情的事迹,让营员明白台胞从未忘记祖国、从未停止抗日,祖国也不曾忘记台湾。从事台青创业基地运营的潘老师则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创业经验,讲述如何助力台湾青年创业、台湾青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帮助营员发挥所长,真正融入大陆发展。

专题分享

  正在读研的伊帆同学说,“我较为关注一些公众号中的台生升学、实习招聘等信息,我觉得对就学、就业、创业很有用。我希望未来不局限自己,敢于挑战和创造,把握新时代带来的机遇。”

  来自广东的张同学说,“以前常往返两岸,却总觉得不被认同,让我十分困扰。如今随着认知与自信的提升,我已能从容面对,更可以大声说: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两岸都是我的家!”

  “这趟甘肃研学,已然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从活动首日的懵懂,到闭营时纷纷表达感言,营员们完成了从陌生到熟稔的心灵靠近、从想象到亲历的认知蜕变,更在互动与感悟中对担当两岸和平使者有愈发清晰的体认。“我们作为两岸婚生子女,有着比大陆人更懂台湾、比台湾人更了解大陆的优势。未来定要发挥优势,用真诚与行动促进同胞间相互理解、携手打拼,让更多台胞青年自觉自愿参与到祖国发展进程,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文/图 李子君)

闭营现场

(编辑:陈建国 责编:牛子壮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