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非公经济 > 正文

卓玛以“成就他人之喜”书写商业故事

作者: 娄梦琳发布时间: 2025-08-07 11:17:53来源: 西藏商报
打印
T+
T-

  卓玛正在给来上手工培训课的残障人士介绍“卓番林”的产品。

  “卓番林”内的产品。图/记者 阿旺尼玛

  2016年,来自林芝的卓玛站在西藏他喜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落成的办公室前,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家西藏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卓玛深知要想在这片广袤而独特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就必须将现代管理理念与西藏本土的文化、环境深度融合,在不断尝试与创新中找到发展之路。2007年到2025年,卓玛一路过关斩将,经历无数次挑战与突破,从有幸参与奇正藏药上市,到创立西藏管理咨询企业“他喜”,再到重振本土手工艺品牌“卓番林”,她始终以“成就他人之喜”为使命,用智慧和汗水在雪域高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入职民营企业

  从名校毕业生到公司上市“操盘手”

  “阿佳,这个‘祥云’图案缝得好看吗?”“卓玛姐,这是客户手工艺品的订单,您看还需要补充吗。”7月的拉萨阳光明媚,当阳光洒进“卓番林”的窗户,照在一个个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上时,西藏他喜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卓玛正满脸笑容地穿梭在手工艺人之间,耐心地做起了指导。“今天我们有手工培训课,很多残疾朋友来我们这里学习缝纫技巧,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卓玛说。

  今年是卓玛创业的第九年,也是她从北京回到拉萨的第十三年。2003年,成绩优异的卓玛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开始了在未名湖畔的求学道路。卓玛告诉记者:“当时报考法学专业,是因为家人觉得这个专业很有前途,就业面很广,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经济、企业管理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于是,2007年毕业后,卓玛放弃了进入机关单位和律师事务所的机会,选择留在北京,加入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她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都认为明明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却为何选择进入企业工作。但对我来说,除了要报答雷工(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的知遇之恩外,更重要的是我想深入了解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产业,了解商业如何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进入奇正藏药工作后,卓玛努力撕掉自己身上“北大毕业生”标签,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工作干起,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逐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当时恰逢奇正藏药正在筹划上市,卓玛全程参与公司IPO项目。此后的几年间,卓玛每天不是泡在文印室打印资料,就是在去往金融街、证券机构这些部门的路上,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卓玛回忆道:“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连轴转,每天除了准备各种材料外,都在学习最前沿的管理理念、藏医药知识和资本运作方式,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我心里特别充实。”2009年,奇正藏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卓玛心中充满激动与自豪,“那一刻,我看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作为公司上市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企业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企业管理领域闯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毅然返回西藏

  创立“他喜”咨询公司

  奇正藏药上市后,卓玛原本可以继续留在北京继续深耕公司证券业务,但她因为家人主动要求调往西藏,从零开始从事区域人力资源工作。“虽然公司上市期间,我见到了不一样的商业世界,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我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为西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12年,卓玛回到拉萨,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争分夺秒地学习人力资源知识。“最开始我连工资表都不会做,只能边摸索边学习,慢慢掌握了门道,工作也步入了正轨。”卓玛说。

  在西藏工作的几年间,卓玛感受最深的是,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薪酬体系、激励内控等专业问题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藏众多企业的发展壮大。于是,卓玛从奇正藏药离职,加入一家国企传媒公司,了解更多关于西藏本土企业的经营之道后,逐渐萌生创办一家专注于为西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的想法。2016年,卓玛正式创立西藏他喜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她告诉记者:“‘他喜’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方法’,从字面上看也有‘成就他人之喜’的含义。我想通过开设咨询公司的方式,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变成适合西藏企业发展的‘方法论’,帮助更多西藏企业少走弯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藏他喜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后,卓玛带领团队深入调研西藏本土企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痛点,公司不仅能提供薪酬体系、绩效激励、人才发展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还能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等方面给出专业建议。卓玛深知,要想让咨询公司在西藏立足,就必须拿出真正适合这片土地和这里企业的“方法论”。卓玛说:“要想做一家服务西藏当地企业的咨询公司,就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要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调查、走访,了解这些企业的真正需求,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卓玛的带领下,“他喜”逐渐在西藏咨询行业站稳了脚跟,成为拉萨多家企业及行业监管单位的顾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仅帮助众多小微企业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还努力助力西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接手“卓番林”

  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生机

  在“他喜”基层调研中,卓玛结识了许多心灵手巧的乡村女性手艺人,虽然她们能编织许多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却苦于无销路。“如果有一个公司能够帮助她们销售这些手工艺品,那该多好啊。”卓玛心里想着,也在默默寻找解决难题的机会。2019年,卓玛接手“卓番林”,开启了另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对我来说,‘他喜’提供的是方法论,而‘卓番林’就是这些方法论的实践场所。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为西藏本土手工艺人提供销售渠道,还能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我们的管理咨询理念,帮助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卓玛说。

  “卓番林”作为西藏知名的本土手工艺品牌,承载着丰富的藏民族传统文化和手工艺人的心血。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卓玛对“卓番林”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和品牌重塑,不仅引入现代化的品牌管理理念,还结合具有西藏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今,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依托文化、旅游等主题,通过数据化、IP化、时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模式,搭建合作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了西藏手工艺品的魅力,也让“卓番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卓番林”还依托“阿佳学堂+社区工坊”的模式,通过对民间手艺人和合作社等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众多妇女提升技能和获得就业机会,实现了增收。“我们要培养上游的手工艺供应商,与他们共创才是‘卓番林’的发展出路。”卓玛说。

  时光流转,卓玛如同一株坚韧的格桑花,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卓玛用理解与尊重搭建起现代商业与西藏传统文化的桥梁,让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成为西藏众多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引擎。展望未来,卓玛表示,现在西藏营商环境这么好,今后会继续深耕西藏企业管理咨询领域,不断拓展“他喜”的业务范围,将更多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带入雪域高原。她感慨地说:“无论是‘他喜’还是‘卓番林’,都是我实现梦想的舞台,我希望通过这些平台,将西藏的文化、手工艺与现代商业智慧相结合,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为这里的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希望西藏可以成为更多人的职业乐土。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辑:陈建国 责编:牛子壮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