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民族宗教 > 正文

承德外八庙:见证民族团结的历史

作者: 胡英发布时间: 2017-03-24 10:48:19来源: 中国西藏网
打印
T+
T-

如果说承德避暑山庄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盛世与没落,围绕山庄而立的承德外八庙则是见证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

承德外八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寺庙群,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胜地之一。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在承德修建溥仁寺、溥善寺开始,到1780年间,共修建了12座寺庙,即溥仁寺、溥善寺(已无存)、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佑寺(大部分无存)、普陀宗乘寺、广安寺(已无存)、殊象寺、罗汉堂(大部分无存)、须弥福寿之庙、魁星楼(原楼已毁)。其中有8座寺庙由清政府直接管理,且地处塞外,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1994年12月,“外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事实上,外八庙中所有的寺庙都是基于民族团结而修建。“200多年前,雄伟的紫禁城与京城的黄寺、塞外的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等皇家寺庙一起,见证着六世班禅东行赴京朝觐的盛举,共同承载着藏传佛教传承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辉煌历史,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和气魄恢宏的皇家文化,展示着汉、藏、满、蒙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成就。”普宁寺住持莫日根图如是说。

以普宁寺为例,普宁寺在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宗教活动的中心。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普宁寺俗称大佛寺。

图为普宁寺大乘之阁。图片来源:承德普宁寺网站

建寺以来诸多高僧大德关心着普宁寺的发展。清代章嘉活佛和哲布尊丹巴活佛每逢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皇帝后,必到普宁寺为僧人讲经说法。乾隆年间,六世班禅到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为迎接六世班禅,乾隆皇帝特在承德仿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须弥福寿之庙。六世班禅用一年时间到承德,先到普宁寺礼佛,再到须弥福寿之庙驻锡。之后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六世班禅此次东行,进一步推动了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团结。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清朝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是清代维护祖国统一、多民族团结的象征,起到了缓和民族矛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和平安定的作用。

1980年,十世班禅大师也曾到普宁寺瞻拜。十一世班禅大师分别在2007年7月27日、2013年5月25日、2015年9月10日三次法驾普宁寺。

承德外八庙除了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地、藏传佛教文化的展示地,更是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团结的重任,而藏传佛教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地理的优势下得以在内地传承和弘扬。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