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西藏唐地村三代党员口述历史说巨变

作者: 白少波发布时间: 2016-07-05 09:37:51来源: 新华网
打印
T+
T-

躺在低矮的病榻上,84岁的藏族老阿妈宗巴眼中泛着泪光:“党的恩情,我感受最深!”

宗巴一家住在西藏林芝市比日神山附近一个半山腰的唐地村。唐地,藏语的意思是“空旷荒芜的土地”,全村现有57户,243人,绝大多数都是藏族。西藏和平解放前,这里是一片荒蛮之地。宗巴一家都是农奴,饱受压迫之苦。

“西藏解放了,我们农奴终于翻身了。”作为翻身农奴的代表,宗巴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两次被毛主席接见,她本人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宗巴老人见证了西藏从黑暗到光明、从落后到富强的历程。村党支部每一任新班子上任,她都会被请去对村里的大事提建议。老人把亲身经历的西藏发展进步,讲给每一个党员听,讲得每一任班子干劲十足。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宗巴小姑娘已是耄耋老人。

如今,唐地村已成为西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迈入快车道。2013年,建成“全国小康示范村”;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4380元。

“我们村现在家家户户不仅通电视,而且都连上了互联网,种地也都用上了拖拉机,早就不用旧农具了。”站在村委会广场前,国旗飘扬,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达娃平措朴实地微笑着。

“党指导我,我带着村民一起干。现在村民们的生活,就跟我的名字‘平措’在藏语里的意思一样,幸福、圆满。”这位皮肤黝黑,穿着“工布”藏装的中年村支书说,胸口的党徽熠熠生辉。

雪水从圣山奔腾而下,幸福的生活也自有源泉。“我们年轻人经常来这里看看,今昔对照。我们都知道,好日子都源自党的好政策、好做法。”在村里自建的藏汉双语历史文物陈列室,当地镇政府驻唐地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平措卓玛用标准的普通话说。

现在,唐地村27名党员全都是藏族。所有村务、党务都“记账”、公开,人人可以到村党支部的会议室查阅。每家每户都有一本财政补助优惠政策“明白卡”,里面详细列出了90多项优惠政策。

“我们通过党支部的教育、带动,充分调动全村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维护和谐稳定的积极性。”达娃平措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刚毕业不久就作为大学生“村官”来到唐地村。

她介绍说,近年来,唐地村党支部开展了“五星党员”、“十星农户”评比工作。公开评比,动态调整。现在,全村党员群众都以“双星”为荣。

“双星”评比有三个“标尺”:党员、群众的先进性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归根到底,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奔向更加幸福的未来的路上,不能让一家一户掉队。

2016年7月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唐地村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党中央表彰。达娃平措作为唐地村党支部代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在4000多公里之外的唐地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一起观看大会现场直播,掌声雷动,群情沸腾。

“我们一定牢记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把党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奖牌擦得更亮、让党旗更加鲜艳!”达娃平措语气坚定地说。

(责编: 吴桃)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