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工作动态 > 正文

惹米村:“游民村”是如何变成模范村的?

发布时间: 2017-06-07 10:26:16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02.jpg

得益于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惹米村由闻名全县的“游民村”蜕变为富裕、文明的模范村。 图为306省道两旁的惹米村藏家小院。 本报记者 赵永琦 摄

惹米村地处加查县东南3公里雅鲁藏布江北岸,绿树掩映中,306省道穿过全村。

因为是从不同的乡村,甚至是从外县合并、搬迁而来,曾经是一个因“脏、乱、差”闻名全县的“游民村”,却在短短16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加查县最大的行政村,变成了富裕、文明的模范村。

走在村巷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果树鲜花,也许因为“虫草季”,村里稍显安静。我们走村串户,拉家常、访民情,寻找惹米村从乱到治、从贫到富、从散到合的蜕变是如何实现的“标准答案”。

答案一:

村“两委”班子是主心骨

“惹米村因为是从不同的乡镇搬迁而来,大多数村民缺乏集体观念,思想不统一,‘等靠要’思想严重,多亏了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加查县委常委、安绕镇党委书记翟国栋说。

今年63岁的扎西是村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

“骨子里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因为是多年的‘村干部’,得罪了不少人,但我问心无愧。”扎西书记说。

2000年之前,惹米村仅有86户376人,是从洛林、林达、拉绥3个乡搬迁而来。

“当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上山挖虫草,而挖虫草赚来的钱大多用于喝酒消费,村民大多为搬迁户,也许因为政府给予的支持不少,村民总想不劳而获。也没有人外出务工。”扎西回忆说。

面对既无致富门路,又无集体经济,一盘散沙似的惹米村,从2004年开始,村“两委”决定,先从农牧业生产抓起。让众多只会上山挖虫草、习惯了游手好闲的惹米人忙活起来!

在村“两委”班子和共产党员的劝说下,许多村民愿意下田劳动,但仍有一些“钉子户”不为所动。村“两委”班子商讨决定,每名党员负责一户,每个村干部负责两户,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则“绑上”最难管理的村民家庭。拉着下地、出工,手把手教授种地、养殖,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勤劳致富的思想。

经过几年的坚持和付出,惹米人变了,变得以前只注重挖虫草增加收入,到现在争相外出务工、成立农牧民施工队、经商和通过民族手工业、种植经济林等多渠道增加收入。

扎西书记带着记者参观了村集体“木碗加工场”和村综合养殖场。

“去年两个项目纯收入13万多元,还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扎西书记说。

加查县除了虫草之外,加查核桃也是闻名全区。扎西书记最得意的是,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带领群众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截至目前,植树造林达到2400余亩,其中核桃林就达1600余亩。

因为风湿性关节炎,扎西书记腿脚不便,但他执意带着记者,从村庄下方青稞地和修建中的拉林铁路工地艰难穿过,手指延伸至江边、绿意盎然的大片林子,自豪地说:“以前这一带是荒坡滩地,乱石林立,动员全村力量,所有空地全部种了核桃树。几年之后,核桃树成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

如今的惹米全村224户、1024人,拥有耕地654亩。2016年,村经济总收入为1234万元,人均收入1.3万余元。

答案二:

驻村工作队是得力帮手

“驻村工作队是村‘两委’班子最为得力的帮手。”扎西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加查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这里山高谷深,平地稀少。惹米村村委会办公大楼和漂亮的院子,却占据着村子中央的一块偌大的台地。

“这是2012年争取‘短平快’项目48万元修建的。”山南市委宣传部驻惹米村工作队队长索朗欧珠说。

“以前的村委会破旧不堪,不像个样。”扎西书记补充道。

工作队进驻之后,认真分析村“两委”班子的现状,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教育抓起, “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等活动得到有力开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实现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惹米村村规民约》,帮助村级组织健全村规民约30条,党务、村务公开制度30条,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25条。

“针对惹米村人口多,情况较为复杂的现实,对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讨论解决。”索朗欧珠说,尤其深化拓展“双培双带”工作,协助党支部共培养农牧民群众入党积极分子40名,发展新党员15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12名。

村委会东面几百米开外是一处全村面积最大的林地,顺着雅江河谷山坡台地,林荫密布。

“正在积极申报的惹米村旅游休闲项目——农家乐就在这片林子里。随着公路开通,拉林铁路的建设,还有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项目前景可观。”索朗欧珠说。

“驻村工作队协助我们制定《惹米村“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是历届驻村队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扎西书记介绍道。

自2012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20条,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4项,找准发展路子10个,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实体2个,组织农牧民参加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劳务输出12000人次,帮助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900余万元。

答案三:

文明建设是推动力

在村民乌金次仁家采访时,男主人刚刚从县里接完上小学的孙女回来。无独有偶,采访惹米村农牧民施工队“老板”桑珠时,他也刚开车接完上学的孙子回家。

“现在的村民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有的村民还在县城里租房,专门用来照顾上学的孩子。”扎西书记介绍说。

从“等靠要” “小富即安” 思想严重到“衣食足、知荣辱、争先进”的浓厚氛围的形成,“惹米村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是关键。” 翟国栋书记说。

“在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配合得非常好。”扎西书记介绍说,针对农民中存在的利己主义和法律意识淡薄等不良习惯,采取了正面灌输,典型引导,深入田间地头和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相关《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用简明通俗、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教育农民讲道德,守公德;在广大群众中重点加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教育;开展了“十星模范户”评选活动,并将所获奖牌挂到门上,着力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

村委会和林地之间是一块面积十多亩、已经平整完毕、用围墙圈起的土地。

“在土地日渐金贵的惹米村,这片土地是用来建设村幼儿园、文化站和广场的。项目正在申报中,等这些项目落实后,惹米村的面貌,又会有一个新的变化。”扎西书记虽即将“年满退休”,但对惹米村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

“算富账、感党恩、要稳定、求发展”是惹米村村规民约的基础。扎西书记说,随着村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以及争做“十星模范户”的创评、典范教育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村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平、科技意识、卫生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水电建设,公路、铁路的修建,加查,这个“汉盐之地”已经是开放开发的热土。身处其中的惹米村,奋进正当其时,那个原本只靠虫草收入消磨日子的“游民村”已经一去不复返。

(责编: 吴桃)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